浙江工商大学-浙工社区
标题:
保健产业革命:浙商准备好迎接第五波财富了吗?
[打印本页]
作者:
蓝大侠
时间:
2017-6-7 09:14
标题:
保健产业革命:浙商准备好迎接第五波财富了吗?
比尔•盖茨曾说:“下一个在财富上能够超越我的人,一定出现在健康产业里。”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在其所著的《财富第五波》一书中也指出,财富在经历了土地革命、工业革命、商业革命和电脑信息网络革命之后,即将到来的第五波财富将会是保健革命。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无论是在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还是在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都反复强调这一句话。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未来15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力量,浙商准备好了吗?
浙商面临的机遇
浙江省人民政府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是浙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其中健康产业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辐射面广,涵盖健康制造和健康服务,具体包括与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康复疗养、健康管理、体育健身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领域。
凭借独特的市场眼光和敏锐的商业嗅觉,浙商已将资本密集地投入到健康产业领域,当前浙江健康产业产值已占到浙江省GDP的6%-7%,高于全国4%-5%的水平。显然,健康产业已成为新常态下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一个战略性产业,正处于重要机遇期。
首先从政治层面来看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浙江省政府健康产业发展工作部署,实现“打造万亿产业,走在全国前列”的发展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服务需求,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特编制《浙江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将健康产业列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选择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康管理、健康信息、健康旅游和文化、医疗装备和器械、药品和健康食品、体育健身等八大领域作为今后浙江省健康产业的发展重点。
其次从社会层面来看
,一方面,浙江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加深,根据浙江统计信息网发布的《浙江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现状与思考》,2015年末,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浙江省常住人口总数的16.9%,这对浙江未来健康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为浙江健康产业的发展催生了一个巨大的“银色”市场。另一方面,经历了几十年粗放式的经济发展后,浙江经济的高增长同样带来了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资源的高消耗、污染的高排放影响了人们对健康的基本需求,食品安全问题、水污染问题、空气质量问题严重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健康产品和健康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
再次从市场层面来看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健康产业是拉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大健康战略发展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美国的健康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健康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超过10%,远高于浙江6%-7%的水平。同时,根据《浙江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到2020年,浙江健康产业总规模突破10000亿元,其中健康服务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而2014年浙江健康产业总产出仅为4958亿元。可见,未来浙江健康产业的市场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
最后从资本层面来看
,改革开放30几年来,浙江经济实现了赶超式、跨越式发展,浙商已基本完成资本积累,并进入大规模投资阶段。2012年浙江省政府启动的“浙商回归”工程更是很好地推动了浙商高起点、高品质、高端化的资本回归,为浙江健康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例如,现代联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章鹏飞就是投资浙江健康产业的领军式人物,他计划投资超过60亿元的德清健康养生中心项目,正是现代联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转型大健康产业的第一步“棋”。
浙商面临的挑战
尽管浙江健康产业在政治、社会、市场、资本等层面充满了机遇,并且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产值总量和产业平台,后续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同样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从浙江健康制造业看,企业规模尚小,产品档次总体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兴起的“草根”浙商,有着浓厚的民间色彩,相对国有企业而言,融资渠道狭窄,缺乏足够的金融支持,导致企业规模偏小。根据《浙江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浙江省80%以上的医疗器械企业是中小企业。同时,由于“草根”浙商相对缺乏技术和知识,更多走的是模仿创新的路子,往往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导致浙江新型医药产业、医疗器械和高端医用设备领域中的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科技支撑相对薄弱,研发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
其次从浙江健康服务业看,优质医疗资源紧缺,公众缺乏健康管理意识。
尽管浙江省目前已经深化落实“双下沉、两提升”决策部署,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与成效,但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改善。究其原因,一方面,虽然“双下沉、两提升”工作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但也增加了城市医院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负担;另一方面,除了老龄化问题,浙江健康服务业需要面临的另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慢性病,预防和控制是慢性病管理的重中之重,然而,当前公众普遍缺乏健康教育,公众健康管理意识和知识亟待加强。
最后从制度体系建设看,行业发展不够规范,政策体系不够健全。
健康产业直接关系着人民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决不能够掉以轻心,必须在“规范、安全”的前提下发展。但是由于当前浙江健康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行业规范化建设不足,具体表现在行业管理多头,多头管理和缺位错位现象时有发生,缺乏全面的行业标准,健康产品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假冒伪劣产品事件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消费者对健康产品和服务的信任危机。此外,相关法规和制度体系尚未建立或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运行良好的、监督有力的、与国际接轨的产业监督认证体系。
新
年
快
乐
本文作者为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师
陈盈
博士,人文社科基地(工商管理)、浙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以及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
欢迎读者踊跃投稿,请将原创文章发送至ZSGLPL@126.com,文章一经录用,将给予作者一定稿费。
欢迎光临 浙江工商大学-浙工社区 (http://bbs.haotongsh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