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博士点设在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是浙江工商大学中一个以大商科为背景,具有鲜明工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浙江省“十二五”重中之重一级学科,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建设学科(A类),学科已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
学院分别与美国蒙内尔感官化学中心、英国利兹大学及新西兰梅西大学联合成立了“食品感官联合实验室”、“食品口腔加工联合实验室”和“食品消化与营养联合实验室”;同时拥有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食品营养科学联合研究中心、现代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食品微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水鱼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浙江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平台水产品加工等科研平台。拥有浙江省水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创新团队、浙江省植物食品加工技术重点创新团队和浙江省生鲜食品贮藏加工与安全控制高等学校创新团队等。浙江省食品学会挂靠本院。
学院共有教职工121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 50人,正高职称30人,副高职称4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67人,1年以上海外学习经历51人。聘请朱蓓薇院士为我院双聘院士、英国利兹大学食品学院院长Professor Mike Morgan和新西兰梅西大学食品学院院长Professor Harjinder Singh为外籍客座教授。同时聘有兼职特聘教授3人,外籍教师3人,海外博士后研究员7人。学院现有实验室总面积24000余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已建成了先进的教学与科研实验室。
学院多年来致力于科研文化建设,强化科研氛围,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近三年来,学院科研成果显著,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其它各类计划项目和各类横向合作项目共300多项,项目经费约5000万元;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600多篇,其中被SCI等三大索引收录的论文年均300余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23项。
食品科学博士点设五个研究方向:
1.食品质量与安全:
指导教师为朱蓓薇院士、邓少平教授、韩剑众教授、饶平凡教授、陈建设教授、张虹教授、陈忠秀教授和王彦波教授。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围绕食物在消化道的物理、化学变化机制,系统研究食品口腔加工、消化道味觉受体表达及其对营养素吸收影响、消化道氧自由基的传递通路、食物超分子结构及其功能、十二指肠脂肪乳化及消化机制、基于人工胃肠模型的消化吸收等;研究食品快速检测技术,为食品产品设计及品质检测提供技术支撑;研究食品与肠道微生物、粘膜免疫及脑肠肽分泌之间的关系以及食品营养的生物学机制。
本方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多项,如“技术管理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及实践”于2005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食品感官科学》获得2006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多篇。
2.农(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
指导教师为郑小林教授、孟岳成教授、王向阳教授和黄建颖教授。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1)农(畜)产品保鲜原理和技术——研究农产品产前、产后的生物学问题及其保鲜原理和技术。(2)食品高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生物技术、超高压等食品高新技术在食品保鲜和加工中的应用。(3)食品产业安全技术——研究各类食品的贮藏加工技术及其安全控制,从各种食品(尤其是农产品、水产品等)的原料、加工、贮运到消费过程中食品安全与质量的控制。
本方向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863计划等子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多项,部分研究位于国内本领域的前列,获得过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项,如“南方主要易腐易褐变特色水果贮藏加工关键技术研究”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多篇。
3.水产品加工:
指导教师为朱蓓薇院士、戴志远教授。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1)水产品加工与贮藏;(2)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控制;(3)水产品营养和功能食品。重点开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
近年来本方向主持和完成了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海洋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省部级重大攻关和重点科研项目等多项;先后获得1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项,如“超市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获2008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养殖大黄鱼保鲜、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获201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多篇。
本方向拥有国家海水鱼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杭州)、浙江省渔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水产品加工科技创新研发中心、浙江省水产品加工产业创新团队及浙江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已投资1500万元建立了具有国内一流、省内领先水平,既能开展水产品加工应用基础研究,又能进行中试与工程化开发的现代水产品加工研发平台。
4.食品化学与功能因子:
指导教师为熊春华教授、周涛教授和王奎武教授。本方向研究领域:食品功能性因子分离制备和食品功能性因子功能评价。主要针对浙江特色农副产品中的功能性成分,采用现代高新分离技术结合传统的提取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制备,并评价从农副产品中分离获得的化学成分的抗癌、降血糖、降血脂、抗菌、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为功能性食品提供科学依据。
本方向获得德国洪堡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等项目多项,省部级奖多项,如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在逆流色谱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2006年获国际逆流色谱协会首次颁发的最高奖(Edward Chou Award)。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多篇。
5.食品生物技术:
指导教师为顾青研究员、梁新乐教授和于平教授。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通过基因工程、发酵技术、生物转化和催化技术等研究,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开拓食品新资源。
本方向在发酵食品与微生物特性、安全食品添加剂生物制造、微生物菌种资源、微生物活性及功能因子等方面的研究有长期积累。近年主持和完成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多项,在Food Chem., PloS ONE, AMB等杂志发表系列高水平SCI论文。
注:▲为省级重点学科,▲▲为省级重中之重学科。
招生说明
2018年浙江工商大学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
2018年浙江工商大学博士生招生参考书目
2018年浙江工商大学博士生招生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及复习参考书
注: 博士研究生导师介绍,请详见"学院官网--师资力量--师资个人信息"
来源 | 院网
责编 | 卓令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