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狗十三》中,曹保平导演用一种最真实的手法拍摄出了中国多数少年真正的青春。这种青春就是在“中国式教育”下上演着,“你要听话啊”这是多年萦绕在我们耳边的话。可以说,女主李玩爸爸的出场就引起了影院许多人的共鸣。李玩对物理有着极大的喜爱,却硬生生地被她爸爸改了兴趣小组—从热爱的物理变成了讨厌的英语。这一点与影片末尾李玩的爸爸因李玩的省物理一等奖感到无比骄傲似乎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觉得讽刺。
两只“爱因斯坦”是影片中很重要的角色。第一只“爱因斯坦”是李玩的爸爸为了缓和与女儿僵硬的关系而送给她的礼物。“爱因斯坦”与李玩在床上共同入睡的场景告诉我们“爱因斯坦”将会成为李玩情感的寄托者。可是,它在一次早上却不小心丢失了。这件事情加重了李玩和家人之间的矛盾。最终,李玩的爸爸以典型的中国式教育—爱的暴力,让李玩知错并且道歉。李玩的爸爸在事后用温柔的语气请求女儿原谅的举动,在我看来,更多地是想要麻痹自己心中对女儿的内疚之情。这个场景对于许多人来说都不是陌生得。这也就是曹保平导演的厉害之处: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让观众进行深刻思考。
第二只“爱因斯坦”的出现对李玩来说其实是痛苦的,它象征着谎言。明明不是自己的“爱因斯坦”,李玩却要被众人逼迫去承认这是自己心心念念的小狗。所以,李玩对待第二只‘“爱因斯坦”的态度起初是冷漠得,甚至尝试过将它抛弃。直到后来,第二只“爱因斯坦”在被家人欺负时,它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无助与害怕让李玩发觉原来自己和它是同病相怜。那一刻,李玩的眼泪出来了,而我也感到很揪心。但是,命运并没有让李玩就这样和‘’爱因斯坦”相互在一起。“爱因斯坦”最终被李玩的爸爸送去做狗肉的地方了,纵使李玩百般请求爸爸不要这样做。更令我心疼的是,李玩在爸爸告诉自己“爱因斯坦”最后的生活时,她竟然面带微笑地说谢谢。她真的长大了,以一种惊人的速度。
“这种事,以后还会发生的。”这是李玩的一句台词。她已经习惯了每次有一点点希望都要毁灭,每次有一点点小愿望都不得实现的状态。你看,在最后,李玩明明遇见了最初的“爱因斯坦”,却庆幸它没有认出自己。那个“爱因斯坦”其实是李玩的“自我”。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总是被迫地和“自我”说再见。
借用张雪迎的话,“如果有一个平行宇宙,希望那里的‘李玩’能自由生长,而那里不再有以爱为名的‘爱暴力’”。
-END-
文/张小月
编/冯小雪
审/张子砚
关于我们
商大影评学社是下属于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的学生评论社,是由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丁莉丽教授与陈军副教授共同负责,学生参与的一个以电影评论赏析为主要活动的组织。自2015年成立以来,学社利用周末时间定期举办校内经典电影观赏活动,并邀请专业老师、爱好影评的学生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旨在通过轻松愉快的氛围促进学生对经典影片的了解与喜爱。此外,学社还广泛收集学生原创影评,进一步吸纳影评爱好者,为商大学子提供一个电影赏析和交流的平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商大影评
记录 评论 述说 聆听
微信号:zjgsuypxs
QQ:511732711
邮箱:zjgsuypxs@sina.com
电话:18758239432 |
|